
一见·再植绿,总书记关注的三个关键词_ZAKER新闻

春日有约,植绿正当时。4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畔,同干部群众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
油松、金枝槐、美人梅、车梁木、杜仲、元宝枫 …… 一棵棵树苗迎风挺立,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见证着久久为功的坚持。
十年树木,聚木成林。一组数据亮出不断增厚的 " 绿色家底 ":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 25%,贡献了约 25% 的全球新增绿化面积。最重要的,是 "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最真切 "。
成绩来之不易," 同时要看到,我国林草资源总量仍然不足,质量效益还不够高 "。在植树现场,习近平总书记清醒指出。
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在要求 " 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 " 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更加注重 " 提质 "、更加注重 " 兴业 "、更加注重 " 利民 "。
三个 " 更加注重 ",为进一步推进国土绿化明方向、划重点。
" 提质 ",着眼的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 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既要有量的扩张,更需注重质的提高,适地适树、适时适法,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
这次植树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林分结构,搞好森林经营,同步提升草原生态质量。
" 兴业 ",把握的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在去年的植树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 三绿 " 并举的重要理念," 兴绿 " 正是其中之一。
从 " 兴绿 " 到 " 兴业 ",理念一以贯之。如何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这次特别强调 " 改革 " 二字,指出要 " 多用改革的办法用活林草资源,壮大林草产业 "。
一项林改," 唤醒沉睡的群山 "。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亲自主导推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 助力 " 青山变金山 "。
2021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福建三明。在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听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情况介绍后,他要求," 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
" 利民 ",正是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初心。
" 老百姓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就来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不刻意追求奇花异草、名贵树木,真正做到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 植树造林," 最普惠的民生工程 "," 人民 " 二字重千钧。
" 为群众增添身边的绿、眼前的美 "。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212 个,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5.65 平方米。2024 年,开工建设 " 口袋公园 "6200 余个,建设城市绿道 7300 余公里。
" 拓展林草就业增收空间 "。如今,我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 10.17 万亿元,森林食物产量超 2 亿吨,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重要农产品。
" 义务植树是全民行动,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 和煦春风中,一以贯之的行动、殷切深远的嘱托,汇聚起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