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行业务频繁被罚、扣非净利润下滑近30%,华泰证券与中信证券差距仍在拉大

3月29日,江苏券商龙头华泰证券交出了自成立以来最好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表现,公司营业收入首次突破400亿元,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150亿元。
凭借2024年靓丽的业绩表现,华泰证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与“券商一哥”中信证券差距再次缩小,但其业绩增长的背后是出售子公司股权所致。扣除出售股权带来的收入,2024年华泰证券扣非后净利润出现下滑。
华泰证券扣非后净利润下滑与其主动“缩表”有很大关系,降低资产规模后,华泰证券自营业务收入下滑导致公司扣非后利润下滑。在此背景下,华泰证券何时能赶上中信证券?
01 出售子公司增厚业绩,扣非净利润却下滑近30%
在华泰证券公布业绩后,其“券商老二”地位似乎进一步稳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4.66亿元,同比增长13.37%,实现归母净利润153.51亿元,同比增长20.40%。但扣非后净利润只有90.3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9.90%。
华泰证券归母净利润上涨得益于整体出售AssetMark股权。据悉,AssetMark是华泰证券于2016年以7.68亿美元收购,是其开拓国际化业务的重要部署。
AssetMark是一家资产管理平台企业,服务对象为第三方投资顾问,提供投资策略、资产组合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资产托管等服务。
在华泰证券完成对其并购后,AssetMark资产管理规模逐渐扩大。截至2024年6月30日,AssetMark平台资产总规模1193.87亿美元,行业排名前列。
由于AssetMark资产管理规模日趋增长,其业绩逐年提升。2023年AssetMark实现营业收入6.98亿美元,净利润1.23亿美元。
同期,华泰证券国际业务收入仅为79.26亿元,以华泰证券对AssetMark持股比例计算,华泰证券国际业务收入中有近一半来源于AssetMark。
即便AssetMark业绩表现较为突出,但2024年4月华泰证券仍公告计划出售其持有AssetMark的全部股权,该笔股权占AssetMark已发行普通股的68.4%。
2022年9月,仅五个月左右的时间,华泰证券持有AssetMark股权最终以17.93亿美元价格成功出售。
得益于出售AssetMark收益,华泰证券2024年国际业务增长至143.40亿元,较2023年的79.26亿元增长超80%。同期公司投资收益大幅增长至217.16亿元,较2023年的132.81亿元增长63.51%。
在此拉动下,华泰证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均较2023年有明显提升。除此之外,华泰证券其他主营业务表现并不出色,其投行业务、扣除资产出售的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全线下滑。
鉴于资产出售具有一次性特征,且AssetMark在华泰证券国际业务中占比较高,AssetMark是华泰证券国际业务重要的子公司。此次出售完毕后,未来华泰证券国际业务收入或将面临下滑。
对此,子弹财经试图向华泰证券了解,公司为何此时将业绩仍在增长的AssetMark股权全部出售,出售完毕后公司国际业务短期内收入将面临下滑风险,未来又该如何布局国际业务?截至发稿,未获得华泰证券回复。
02 投行业务频繁被罚,“缩表”致自营业务收入下滑
华泰证券扣非后净利润下滑,由多种因素构成。以投行业务为例,该业务收入下滑与IPO发行低迷有很大关系。
Wind数据显示,2024年A股IPO成功上市企业仅为100家,数量相比2023年的313家减少了68.05%,总融资金额为673.53亿元,较2023年同比下滑81.11%。
在此背景下,华泰证券IPO保荐数量、保荐金额、增发保荐金额均大幅下滑。2024年华泰证券IPO主承销金额为85.38亿元,较2023年的173.55亿元下滑超50%,增发保荐金额为76.81亿元,2023年则高达377.82亿元。
在IPO发行大幅放缓影响下,华泰证券投行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30.37亿元下滑至20.97亿元。
华泰证券投行业务除收入下滑外,频繁违规被罚也是其需要面对的难题。券商中国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华泰证券投行业务被处罚4次。
如在轩凯生物保荐中,轩凯生物存在公司销售人员资金流水核查不到位和公司研发投入相关内控不完善两大违规行为。
有意思的是,华泰证券还对轩凯生物销售人员进行了补充调查,但彼时的华泰证券并未对该问题予以关注。因此,上交所认为华泰证券因核查工作不到位,公司及其相关代表人被予以监管警示。
对此,子弹财经试图向华泰证券了解,2024年公司投行业务频繁收罚单,且多是保荐人员工作不尽职所致,公司是否存在为提升IPO成功率而故意核查不到位的情形?截至发稿,未获得华泰证券回复。
除投行业务收入下滑外,华泰证券缩减投资规模导致其自营业务收入下滑。2024年,华泰证券总资产为8143亿元,较2023年9055亿元下滑10.07%。
华泰证券总资产的减少主要是其减少了交易性金融资产。2024年底,华泰证券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为3017亿元,去年同期则为4135亿元。
在经纪业务及投行业务普遍萎靡的背景下,扩大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提升自营业务收入是券商提升业绩的重要手段。如中信证券便持续提升其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2024年底中信证券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达6909亿元,较2023年同期提升10%以上。
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的下滑,扣除出售股权收益带来的收入,华泰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出现下滑。
按照惯例,自营业务统计口径为“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净收益”,以此计算,2024年华泰证券自营业务收入为145亿元,扣除出售AssetMark及其他子公司股权产生的63亿投资收益后,其自营收入同比下滑29%以上。
在投行业务及自营业务均表现低迷的背景下,华泰证券2024年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29.90%。在各项风控指标没有超标的前提下,一般而言,大型券商不会主动降杠杆,缩减投资规模。
对此,子弹财经试图向华泰证券了解,2024年公司为何降杠杆,减少股票、债券等可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截至发稿,未获得华泰证券回复。
03 高管集体大降薪,与中信证券差距拉大
在扣非后净利润下滑背景下,华泰证券也在推动高管的集体降薪。
以公司董事长张伟为例,2024年其年薪仅为81.24万元,较2023年的112.4万元降薪超27%,其总经理周易年薪更是从2023年的356.7万元下降至144万元。2024年华泰证券高管整体薪资支出为1868.96万元,同比下滑53.35%。
从华泰证券董事长及其他高管薪酬来看,不仅低于中信证券,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金融高管集体降薪是行业趋势使然,并非华泰证券一家,如国泰君安等大型券商高管也在降薪。
不过保持必要的薪资水平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基础。为此,华泰证券在高管大降薪的背景下,普通员工人均薪酬支出却在逆势上涨。
据自媒体“券商人事”报道,2024年华泰证券人均员工支出为67.56万元,较2023年上涨9.42%,不过仍低于中信证券人均薪资水平。
在管理层降薪及人均薪资低于中信证券背景下,华泰证券追赶中信证券的机会日益渺茫。从具体业务来看,华泰证券各项业务收入只有中信证券一半左右。
此外,由于主动缩表,华泰证券总资产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规模与中信证券的差距仍在拉大。2020年,华泰证券总资产规模及净资产规模分别为7168亿元、1291亿元,同期中信证券分别为1.05万亿元、1817亿元,两者相差并不大。
2024年华泰证券总资产及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分别为8143亿元、1917亿元,而中信证券总资产及净资产则增长至1.71万亿元、2931亿元。不论是总资产还是净资产,华泰证券与中信证券的差距仍在拉大。
同为大券商,华泰证券及中信证券不论是经纪业务、投行业务亦或是融资融券业务,其市占率较为稳定,近几年,华泰证券这几类业务收入均为中信证券一半左右。
因此,华泰证券与中信证券差距能否缩小,主要看自营业务,而自营业务的基础便是做大净资产及总资产规模,加大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入资金,从而来获取利润。
以往在没有“缩表”时,华泰证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相当于中信证券一半左右。在“缩表”影响下,华泰证券扣非后净利润仅相当于中信证券40%左右。在此背景下,华泰证券与中信证券的市值差距也在拉大。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华泰证券都被业内人士视为“券商老二”,不过随着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重组完成,意味着华泰证券“券商老二”的位置或将不保。
随着券商重组大幕的拉开,中信证券董事长坦言感受到了压力。在此背景下,华泰证券不仅没有“扩表”,反而还在出售资产及“缩表”,导致其资产规模与中信证券差距继续扩大。在券商重组浪潮下,华泰证券该如何保持竞争力,子弹财经将持续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