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中部人口「缩水」近百万,这些省份回流

访客 2025-04-08 10:01:08 2
中部人口「缩水」近百万,这些省份回流摘要: 眼下,除河北、黑龙江、宁夏外,其余28个省份均公布了全省2024年末常住人口规模数据。具体来看,8省份常住人口上涨,2省...

眼下,除河北、黑龙江、宁夏外,其余28个省份均公布了全省2024年末常住人口规模数据。具体来看,8省份常住人口上涨,2省份维持不变,另有18省份人口下降。

中部人口「缩水」近百万,这些省份回流

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广东以一己之力,时隔三年超越浙江,重返全国人口增量*省。相比之下,山东的成绩就有些不尽如人意,2023年常住人口减少42.8万人,是全国人口下降最多的省份。

中部六省中,仅安徽2024年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其余五省份均出现人口减少的情况,合计共减少96万人。西部部分地区迎来了人口回流,以川渝为例,2024年两省份总计人口流入近30万人。至于东北地区,辽吉两省在2023年短暂的回流后,再次出现了人口下降。

以下用细分数据继续拆解这些变化,还能看到哪些信号?

四大强省竞速

人口变化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影响——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差额导致的自然增长,以及既有人口流动带来的变化。

作为我国人口*大省,广东2024年常住人口增加74万人,达到了1.28亿人,是我国唯二人口上亿的省份之一(另一个是山东)。广东的逆袭,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敢生”——

去年,广东全省出生人口达113万人,是全国*出生人口超百万的省份。而广东超高的出生人口不仅与其人口基数大有关,同样得益于较高的出生率。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曾分析,粤东的潮汕、粤西的湛江等地,虽然近年来生育意愿在下降,但受传统的生育文化影响,相对其他地区生育意愿仍比较高。另一方面,流入广东的人口比较年轻,处于婚育年龄的比例较高。

需要指出的是,广东的人口自然增长*,但人口流入只能排在全国第二。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人口流入27万人,同期,浙江则达到了45.4万人。

尽管浙江的死亡率已经高于出生率,导致人口自然增长为负,但大规模的人口流入仍使得浙江的常住人口增加了43万人,成为全国人口增量第二省。

“浙江人口增长亮眼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浙江对外地人有包容性,很多外地人愿意到浙江来安家落户,而当前浙江对外地人落户的政策也在逐步放宽。”当地学者曾表示。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浙江常住人口分别增长72万人、37万人、50万人、43万人,四年时间总计增量超过200万人。

广东不是不羡慕。就在今年“新春*会”上,广东宣布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努力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到广东就业创业;全国两会期间,广东广发“英雄帖”,再次面向全球发出强烈的招才、揽才、引才信号;4月中下旬还将在北京、上海、杭州等8个城市举办“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

如果说粤浙之间的竞速,是对自身的更高要求,那么江苏和山东在今年所面临的情况,则显得更为严峻。

2024年,江苏常住人口总量保持不变。具体来看,江苏死亡人口大于出生人口,导致去年人口自然增长为-21.3万人,但同时有21.3万人流入江苏,结果显示为人口零增长。上个月中旬,江苏就推出了15条旨在促进生育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生育津贴无需提交申请材料即可直接发放到账等便利举措。

至于山东,则成为了全国经济前四强省份中*一个人口负增长省份。而这已经是山东连续第三年人口负增长。自2022年首度负增长以来,山东过去三年人口规模分别减少7万人、40万人、42.8万人,大幅缩减近90万人。

从细分数据来看,在人口自然增长率整体下降趋势下,山东人口净流出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加剧了人口流失。短短两年间人口净流出超过43万人,这也引发外界关于山东人口规模将跌破一亿的担忧。

中部人口“缩水”

经济大省同样是人口大省,上述GDP前四省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共有人口3.81亿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7%。四川和河南是全国GDP排名第五和第六的省份,两省的人口也在全国前六。

2024年,川豫两省常住人口均在下降,其中四川下降了4万人,河南下降了30万人。四川的亮点在于去年吸引了21.3万人入川,与江苏并列全国人口流入地第三位。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杨成钢对我们表示,四川是外出务工大省,过去有上千万的人口外出到长三角、大湾区等地就业;但最近几年,四川省际人口流动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国际环境变化,导致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产业转移,人口随之流动。

流入四川的人口,有很大一部分去了成都。杨成钢提到,成都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形象较好,房价相对于一线城市而言更温和,对想要离开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有吸引力。同样的,重庆2023年人口流出了10.9万人,但2024年实现人口流入8.2万人,川渝地区总计人口流入近30万人。

再来看中部地区。河南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9785万人,这比2023年末9815万减少了30万人。这是河南自2020年达到最高峰值9941万人以后,连续四年常住人口下降,此前三年分别下降58万人(2021年)、11万人(2022年)、57万人(2023年)。

尽管河南维持了相对较高的出生率,去年全省出生人口76.2万人,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

但在2024年河南常住人口减少的30万人中,近29万人属于净流出情况,在目前已公布数据的省份中,人口净流出数量排在*位。如何引人留人对于当前的河南是一个等不得、慢不得的必答题。

事实上,在中部六省中,仅安徽一省2024年常住人口呈正增长。数据显示,安徽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1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万人。

对于安徽来说,近年来,在长三角城市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安徽深入参与长三角发展分工合作,两省一市的很多产能转移到了安徽,这对安徽经济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进而带动了不少原先在两省一市的外出人员回流。

此外,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湖南和湖北的处境相似,分别为-3.04‰、-3.14‰,但常住人口总量上,湖北2024年减少4万人,湖南则减少了29万人,成为除河南之外,中部省份中常住人口流失最为严重的一个。

今年2月,湖南发布《关于加快吸引集聚青年人才留湘来湘 推进年轻人友好省份建设的若干措施》,要把吸引集聚青年人才摆在重要位置。

湖北则在日前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要聚焦解决“想生育、多生育、优生育”问题,围绕促进适龄青年婚配、降低生育成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住房与就业支持、强化生殖健康服务、保障职工生育权益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务实有效的生育支持政策,加快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吉辽再现负增长

过去十多年,东北都是人口流出地,但2023年辽宁和吉林却出现了人口流入,引发了一场关于东北人口回流的讨论。

2023年,辽宁人口省际净流入8.6万人,扭转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11年人口省际净流出的局面;吉林人口跨省净流入4.34万人,为近13年来首次净流入。

两地将人口回流的原因归于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化。

辽宁省统计局当时表示,2023年辽宁省GDP增长5.3%,十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增速;2023年,有40.1万名高校毕业生留辽来辽创新创业,超千名“双一流”高校选调生选择辽宁。

另据吉林省统计局分析,吉林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留人才,大力发展经济引人才,诸多举措取得了可喜成绩,这使得人口由2022年净流出18.07万人到2023年净流入4.34万人。

不过最新的数据显示,东北人口回流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2024年,辽宁和吉林的人口均在流出,其中辽宁流出4.9万人,吉林流出10.8万人。加上死亡人口与出生人口差额导致的变化,辽宁和吉林去年常住人口分别下降27万人、22.1万人。

黑龙江暂未公布2024年人口数据,但其常住人口已连续十多年下降。2023年在辽宁和吉林人口回流之际,黑龙江仍流出了十多万人。

另一方面,东北人口减少与其出生率及高度老龄化有关。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观察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辽宁达到21.1%,是全国比例最高的省份,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黑龙江和吉林的老龄化程度同样很高,这一比例排在全国第四和第五位。

再来看出生率,虽然吉林、辽宁的出生率在目前已公布数据的省份中位列倒数*和倒数第二。但若是自身对比,还是可以看到一些积极的变化。

辽宁省2024年出生人口为18.0万人,出生率4.32‰,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26个百分点。同样的,吉林2024年出生人口为9.70万人,比2023年8.84万人增加了0.86万人。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