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建章:打赢贸易战需多发家庭补贴 提振生育与消费

2025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全面贸易战,导致全球市场陷入混乱。中国正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并计划推出多种经济方案以赢得这场贸易战。
贸易战对中国总需求造成影响,尤其是对出口、消费和投资方面。中美贸易战使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显著减少,而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这导致总需求下降,进而影响整体经济表现。根据估算,美国对华关税每加征10%,中国出口可能下降2%-2.5%。此外,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普通民众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人们可能会减少非必需品的消费并增加储蓄以应对潜在风险。企业因不确定性增加而降低投资意愿。尽管如此,中国的出口产业仍具有很大韧性,通过与欧盟、东盟、墨西哥等地区的贸易顺差增长,部分抵消了中美贸易额下降的影响。贸易战虽然带来新的挑战,但也促使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内循环发展。
中国经济在多个领域表现出强劲的实力。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全球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0%以上的品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具体到衣食住行方面,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占全球三分之一,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40平方米,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里程均居世界首位,汽车产销量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然而,在这些富足的数据背后,中国面临一个严重问题:孩子的数量不足。自1991年以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低于更替水平,近年来进一步下降。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降至902万人,不到2016年的一半,而日本从1982年的150万减半到2023年的75万用了41年时间。
贸易战的根本在于科技战和人才战,而庞大的人口规模是基础。虽然美国的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口长期高于中国,但近年来情况出现逆转。2023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和研究生人数均已超过美国,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总量也居世界前列。人口规模效应在科技竞争中尤为重要,中国的人口总数相当于美国的四倍,这是中国打赢贸易战的重要基础。然而,中国生育率远低于美国,如果不能大幅提升生育率,未来几代人后中国将失去人口优势。
为解决低生育率问题,建议对育儿家庭进行经济补贴。生孩子不仅包括直接经济成本,还包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建议通过现金补贴、个税和社保减免、购房补贴等方式支持育儿家庭。例如,给予每个一孩每月补贴1000元,二孩每月补贴2000元,三孩及以上每月补贴3000元,直至孩子年满16岁或18岁。此外,还可以提供一次性10万元现金补贴,以刺激内需和提升民众生活水平。
这种财政赤字支出可以通过中央银行借债实现。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孩子是最好的“投资项目”。目前几乎所有领域的投资已接近饱和,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压力。通过财政赤字支持育儿家庭,既能扩大消费,又能提高生育率,维持人口可持续发展,提升创新力和综合国力。短期内可以缓解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长期内则能解决低生育率问题,确保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