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一季度美妆「战报」出炉,线上美妆榜「换血」?

三八节大促的余温尚未散去,2025年一季度美妆市场的第 一份“成绩单”已强势出炉。
一方面,限额以上美妆零售额与线上交易额纷纷创下历史新高,美妆市场总体规模还在扩大;另一方面,品牌竞争“白热化”,美妆品牌榜经历小幅“洗牌”,国货品牌正“猛攻”中腰部市场。同时,面部精华等细分品类表现出较高增长潜力,但部分个护品类却亮起“红灯”。
“暗流涌动”的Q1,究竟有哪些趋势值得捕捉?
01
一季度线上美妆迎双增长
拼多多继续超200%增幅“狂飙”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化妆品零售额(统计维度: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达到1149亿,同比增长3.2%。
综合近五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零售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限额以上[1]。
不过,限额以上化妆品零售总额的具体数值相较去年有明显扩大,例如2025年一季度比2024年增长了63亿,超过2024年同期增长的43亿元。从这个角度来看,化妆品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零售额正在加速扩大,同时,同比增幅的降低也反映出头部竞争的加剧。
单就线上情况来看,化妆品市场的大盘涨势也是不错的。
《FBeauty未来迹》整理淘天、京东、抖音、快手、拼多多这五大平台的线上数据,发现今年一季度,化妆品线上交易额超1528.85亿元,同比增长了14.68%;交易量达20.46亿件,同比增长了11.24%,交易额与交易量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单就月份表现来看,仅1月份的交易量出现3.01%的小幅下滑,其余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2月份的增长幅度超过20%。不过,3月贡献了最 大交易额占比,或与三八妇女节大促相关,节日大促对于线上销售的带动作用依旧存在。
就平台表现来看,抖音的交易额与交易量分别实现28.98%、23.92%,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
拼多多继续成为增速最猛的电商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200.75%至126亿元,交易量同比增长216.42%至4.07亿件,《FBeauty未来迹》分析过,目前的拼多多美妆业务正出于增长爆发阶段,对品牌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02
品类分化加剧:潜力品类“高歌猛进”
部分个护品类量价齐跌
就品类表现来看,今年一季度,淘天、京东、抖音、拼多多四大电商平台当中,美容护肤、彩妆、洗发护发、口腔护理、香水这五大品类交易额均实现增长,交易量除口腔护理外,也都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
美容护肤作为第 一大美妆品类,交易额同比增长16.02%至919.71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3.3%;其次为彩妆品类,交易额同比增长17.62%至274.69亿元;洗发护发的交易额增速位列所有品类第 一,同比增长了26.17%至165.43亿元,涨势良好。
香水品类触底反弹,一季度交易额同比增长19.9%、交易量同比增长24.47%,打破去年颓势。尽管总体交易规模较小,但对今年的香水市场而言是一个不错的开局。
口腔护理大类成为一个“另类”的存在。一方面,其交易量出现2.88%的下滑,成为所有品类中唯 一一个下滑的数据,其交易额增幅也最 低,仅实现5.2%的增长;另一方面,美容护肤等其它四大品类,在今年一季度的交易量增幅都高于交易额,可能存在“以价换量”的情况,而口腔护理是唯 一一个交易额增幅超过交易量的品类。
根据这五大品类的平均交易额情况,不难发现,目前口腔护理品类的交易均价最 低,仅为34.11元。因此,交易量的下滑或与该品类在进行结构性调整、高端化升级有关。而其余四大品类需要警惕“卷低价”导致利润空间下滑的情况。
就细分品类表现来看,面部护理套装、底妆、乳液/面霜、面部精华这四个细分品类,在今年一季度的线上交易额突破百亿,位居前四名,其中底妆的涨势最猛,交易额同比增长了24.6%。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细分品类表现出不错的发展势头,例如面部护理套装、乳液/面霜、面部精华、眼部护理,不仅交易均价维持在百元以上,而且交易额增幅大于交易量。说明其目前未受“低价竞争”的影响,交易规模还有增长空间,且利润空间较大,值得品牌关注。
不过,一些细分品类的走势亮起了“红灯”,形势不容乐观。例如身体护理、身体清洁这两个个护品类均出现交易额与交易量的双下滑,并且交易额的下滑幅度都超过了交易量,其平均交易额也在50元到45元左右,可见该品类已经受到“低价战”的严重困扰,导致量价齐跌的情况出现。
总的来看,行业“内卷”的趋势在一定程度还在持续,但“卷低价”并不利于长远发展,品牌可挖掘一些高利润潜力品类的增长机会,例如面部精华、眼部护理等。而面对身体护理、身体清洁等量价齐跌,或是男士面部护理等交易量增幅大幅高于交易额的细分品类,或许需要转变促销思路,或在下一阶段推出差异化、个性化产品,而非持续陷入“价格战”。
03
线上美妆品牌TOP20小幅“换血”
中外品牌开启“战略对垒”
今年一季度,美妆品牌榜单可以说是“风起云涌”。综合淘天、京东、抖音、快手这四个电商平台的美妆全品类品牌交易额情况来看,欧莱雅、韩束、珀莱雅、兰蔻、雅诗兰黛、海蓝之谜稳居前六名,名次相较去年无变动。
然而,一季度交易额10亿级及以下规模的“中腰部”品牌,正在发生激烈的“战争”。不仅有YSL圣罗兰、SK-II、谷雨、自然堂等7个品牌表现突出,实现排位上移;更有毛戈平、百雀羚、修丽可、丸美、可复美这五个品牌成功闯入榜单。
而这五个新入榜品牌当中,有四个是国货品牌。从榜单中也可以看出,除了韩束、珀莱雅这两个国货品牌在竞争头部席位,谷雨、自然堂及新入榜的毛戈平、百雀羚等品牌,正在“中腰部”发起“猛攻”,势头十分强劲,给外资品牌带来不小的冲击。
不过,外资品牌表现也毫不逊色,在前二十中总共占据了11个席位,除了巴黎欧莱雅稳坐第 一,兰蔻、海蓝之谜、赫莲娜等国际大牌,更是直接占据了第四到第八名的席位,建立起十分牢固的高端“壁垒”。
就品类排名情况来看,珀莱雅稳坐美容护肤品类第 一,其次为欧莱雅、韩束,不过,这三个品牌一季度的线上交易额十分接近,都在22亿规模,可见美容护肤大类的头部竞争十分胶着。
彩妆品类当中,圣罗兰卫冕,且交易额与第二名拉开较大距离。尽管圣罗兰稳居第 一,但是在前二十排名中,国货品牌占据了11个席位。国货彩妆涨势十分强劲,以毛戈平、卡姿兰、花西子为代表的成熟彩妆品牌正在冲击“金字塔尖”,而三资堂、恋火等新锐彩妆国货品牌也在悄然攀升。
国货在口腔护理大类中的表现也十分出色,在前十名中占据了6个席位。一直以来,以好来、高露洁、佳洁士为代表的外资品牌长期占据中国口腔护理市场,尽管目前这些品牌在线下渠道的优势依旧突出,但线上渠道的崛起无疑给了国货一个机会。
例如今年一季度,参半、云南白药、舒客、冷酸灵就占据了前四名。参半的表现出类拔萃,数据显示其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了140.55%,成功超过了“老大哥”云南白药,成为一季度线上第 一。
但在洗发护发、香水大类中,外资品牌的优势依旧领 先,尤其在香水品类中,前十名仅有不定所这一个国货品牌,其余皆为外资品牌。可见,在强调品味、调性的香水赛道,中国消费者依旧更青睐国际大牌。
在洗发护发大类当中,卡诗、欧莱雅、潘婷位居前三,欧莱雅集团的两大洗护品牌卡诗和欧莱雅,稳居高端与大众洗护市场的线上第 一,一季度共实现13.45亿的交易额。不过,侗染、彩夕等新锐国货品牌也在持续增长中,但目前难以撼动老牌外资们的稳固地位。
总的来看,尽管美妆市场持续扩大,但头部竞争的加剧,也让中外美妆品牌们持续承压。尽管如此,卷低价依旧是饮鸩止渴的方式,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或许是“战略对垒”阶段,品牌们更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国货的崛起绝非偶然,外资的坚守也并非侥幸,良性竞争更利于市场的长远发展。
[1]限额以上单位指的是“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个体户)、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