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城高星酒店,一房难求

文 | 迈点
五一假期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旅游市场躁动起来。当人们还在为热门城市房价咋舌时,一些小县城的高星酒店早已预订一空。
01“奔县游”持续火热,县城高星酒店成顶流
五一国内旅游市场活力满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多家在线平台预计今年将创下2023年以来的新高。下沉态势进一步显现,县域旅游成了“显眼包”。
携程相关数据统计,县域市场热度较非县域市场高出11%,增速更是远超一二线城市。在这股热潮下,大量县域市场热门酒店目的地崛起,大理、景德镇、丽江等兼具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的县域,成为游客热门之选。
同时,民宿市场表现也尤为亮眼。据统计,木鸟民宿2025年五一假期民宿订单同比增长73.6%,其中县域游订单更是飙升126%。
这其中,县城高星酒店成为顶流。
今年五一,县域市场高星酒店消费反超高线城市。吉林白山、云南迪庆等县域旅游胜地,“五一” 期间酒店预订量火爆,白山部分高星级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 30%,迪庆部分高星酒店增幅更超 40%。
这样的势头,不只在今年五一前夕。同程数据显示,自今年4 月份以来,高星级酒店预订热度就远超三星级及以下酒店,其中四星级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 34%,相比三星级酒店增速高出近 10 个百分点。预计这一增长势头将延续到五一假期。
2025年春节,返乡人群和反向出游人群同样将县城高星酒店推向风口。县城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四成,预订占比超过连锁和低星酒店,安徽歙县、新疆巩留县、浙江缙云县等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城,其高星酒店预订增幅显著。
2024年暑期,四五线城市及其下辖县的高星酒店预订量领跑全国,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上涨47%,占比达到了22%。尽管暑假期间酒店价格普遍下降,但四五线城市下辖区县的高星酒店均价较2019年同期却上涨了15%。
“我上周末本想去缙云住两晚,结果凌晨才抢到最后一间五星酒店,打开落地窗就是满山绿意,床铺软硬刚好,真没想到小县城也能住得这么惊喜!”
社交平台上,关于“县城住万豪”、“300元住五星”的讨论持续升温,露台上沏茶赏云海、庭院泳池边看星空……越来越多的游客晒图打卡,分享在县城高星酒店的独特住宿体验。
02 为何买单?
这两年,“消费降级” 这个词频繁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旅游市场也不例外,大家虽然愿意走出去,但并不愿意冲动买单。按理说,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低廉的经济型酒店应该更受欢迎,可县城高星酒店偏偏打破了常规,逆势火爆。这看似矛盾,实则合理。
其一,反向旅游兴起,县城成 “诗与远方”。
随着旅游需求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从单纯的打卡式旅行转向沉浸式和体验式旅游,选择避开热门景区的人山人海,反而选择探索那些宁静、原始的小众目的地。此外,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一些小众的县域旅游目的地被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打卡。县城,这些本被忽视的地方,如今正成为许多游客的诗与远方。
《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全国1866个县的平均旅游总收入为42.95亿元,游客接待量平均达508.27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1.19%、35.18%。旅游总收入超百亿且接待游客总人数超千万的超级旅游大县为125个,同比增加46个。
县域酒店作为旅游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也迎来了新的机遇。自2021年起,县域旅游市场逐渐升温,热度持续攀升。2024年“五一”假期,县域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超60%;2024年,国内暑期县域旅游订单环比前两月增长45%,增速高于一线城市;2025年五一假期,县域市场酒店预订订单、景区门票订单的增速都高于全国大盘。
反向旅游兴起,Z世代及中产家庭更愿意为舒适体验买单,高星酒店正在成为县城旅游业的标配设施,不仅提升接待能力,更成为吸引游客的独立卖点。
其二,县城高星酒店火爆,稀缺性是底层逻辑。
长期以来,县城住宿市场以低价招待所、经济型酒店为主,高星酒店供给不足,部分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城甚至长期处于 “零高星” 状态。许多县域在旅游高峰期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况,酒店数量和接待能力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对很多游客来说,想在县城找到一家既有品牌保障、又能满足拍照分享和舒适体验的住宿选择,并不容易。这种稀缺性在反向旅游热潮下被放大,预订量自然飙升。而正因为量少、可选项少,也让这些酒店更容易出圈,在社交媒体上形成强烈的分享效应和跟风心理,从而带动新一轮打卡热。
其三,超高性价比,花小钱享受大牌服务。
在大城市或者旅游热门地区,住一晚高星酒店,钱包分分钟大出血。尤其是周末或者五一国庆等假期,动辄几千元的房价让人望而却步。很多人即便预算充足,也难免有种“花这笔钱值不值”的犹豫。
而在县城,五星级酒店的价格可能只是一线城市同等级酒店的一半甚至更低。尤其是在错峰出行的淡季,300元左右就能住进某县城“最豪华的酒店”,配套齐全、服务周到,真正实现“用经济舱的钱,享受头等舱的体验”。对消费者而言,这不仅是实实在在的价格优势,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没有压迫感的房价,反而有超出预期的住宿体验。
03 高星酒店挺进县城,然后呢?
过去,提到县城酒店,人们往往联想到的是价格亲民、设施简陋的经济型小旅馆。县域市场由于客流有限、消费能力弱,被认为不具备高端酒店的生存土壤。
但如今,这种认知正在被颠覆。
奔现游火热,县域经济也在崛起,为高端消费提供新的空间。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22年,我国县域GDP由4.07万亿元飙升至46.69万亿元,人均GDP也从0.52万元增长至5.21万元,翻了近十倍。
与之同步的,是高端酒店品牌加速下沉。中国饭店协会近日发布的《2025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显示,随着一二线城市酒店市场的逐渐饱和,下沉市场已成为各大酒店集团争夺的新战场。
近日,希尔顿集团宣布将斥资5亿元在五线城市随州投资建设五星级酒店;温德姆酒店签约入驻了四川泸州古蔺县,成为首个入驻该县城的高端国际酒店品牌;“2025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平潭海景皇冠假日酒店正式签约;万豪也表示,其2024 年20% 的新开业酒店都在三线以下城市。
但高星酒店掘金县城并非坦途,挑战也不容忽视。
其一,供需匹配的不确定性。
尽管县域经济持续增长,但高端住宿的实际需求仍存在周期性和区域性差异。相比城市常态化的商务与旅游客流,许多县域的客源集中在节假日或旅游旺季。一旦错过高峰,入住率波动大、收益模型容易失衡。
此外,不少县城的旅游热度多因偶然事件或热点话题迅速蹿红,如淄博烧烤、贵州村超等,可热潮过后,能否沉淀为长期稳定的旅游吸引力存疑。旅游热榜上黑马频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县域旅游的网红化趋势,而非真正的长线吸引力。
而高端酒店平均筹建周期长,倘若当地旅游热度在酒店建成前已逐步降温,入住率与营收预期便难以兑现,项目的投资回报也将受到严峻挑战。
其二,竞争加剧下的可持续挑战。
这个竞争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县域旅游。县域纷纷涌入旅游赛道,导致游客分流,单个县域难以独占鳌头。同时,旅游资源同质化现象严重,许多县域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缺乏独特性,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容易陷入价格战的泥沼。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交通不便、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短板,严重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和重游意愿。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制约县域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其长远潜力的释放。
二是县域高星酒店。当前,县城高星酒店数量相对稀缺,但随着市场热度攀升,众多品牌纷纷涌入,竞争态势迅速加剧。
以安徽黟县为例,2024 年 3 月后,短短时间内就一口气签约了三家高端酒店,分别英迪格酒店、金普顿酒店、和东驿(隐世)森林品牌酒店。要知道,2023 年安徽黟县 GDP 在省内排名靠后,常住人口不足 10 万,即使有黄山旅游的溢出效应加持,面对有限的客源基盘和相对单一的经济结构,多家高星酒店如何在当地实现长期盈利和差异化定位,将是这些高端酒店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其三,高星标准落地的现实困境。
高端酒店标准化的复制在县城并不容易。一方面,县域高端服务人才短缺,也给酒店维持品牌标准服务带来困难,像一些国际酒店品牌的特色服务,在县城可能因缺乏专业人才而难以有效落地;另一方面,部分配套供应链尚未完善,导致运营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品牌调性也容易跑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彬教授表示,县域酒店市场虽前景光明,但投资者需谨慎入局,应充分考量市场竞争态势,精准制定差异化战略,如深度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专属旅游 IP 等,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
04 结语
县城高星酒店的热潮,既是市场消费结构变化的写照,也标志着中国旅游生态的多元化演进。但热潮之下,更考验品牌的,是对县域节奏的真正理解。能否在短期爆发后沉淀为长期价值?能否在不确定中锚定稳健回报?能否在差异化的土地上复制出一致的品质体验?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却构成了决定成败的核心变量。真正的赢家,不在于谁先下沉,而在于谁能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