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巨头逆境中的奇幻漂流之旅
风电巨头面临周期挑战,展开一场“抗周期”的奇幻漂流,面对市场波动与不确定性,这些企业积极调整战略,努力保持稳健发展,他们通过技术创新、扩大产能、优化管理等方式,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这场奇幻漂流展现了风电行业的挑战与机遇,也反映了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决心和勇气。
作者|Eastland
头图|视觉中国
2025年10月25日,金风科技(SZ:002202;HK:02208)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三季度营收196亿、同比增长25.4%;扣非净利润10.5亿、同比增长160.5%;前三季度营收、扣非净利润分别达到481.5亿、24.2亿。
近年来,由于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光伏、风电成本大幅下降。但因供给增长过快,加之主要市场(中国、欧洲、美国)政策支持力度减弱,光伏陷入全行业亏损,风电的表现相对较好。
然而,不论中国的工业化、交通工具电动化(以电力替代5亿吨原油进口),还是美国宣称的再工业化都离不开充足的电力供给。此外,人工智能“大爆发”产生庞大的新增需求。全球电力需求的增长可期,新能源是排名第一的解决方案(其他方案有兴建核电、重启火电)。
金风科技是风电龙头,这几年的业绩表现颇有代表性——2022年,全行业效益跳水,金风科技扣非净利润率暴跌至4.3%;2023年至2.5%触底,2024年反弹到3.1%,2025年H1达到4.8%。
规模恢复增长
2020年,金风科技营收创历史新高后向下波动,2024年再创新高:
2019年,营收382亿; 2020年,营收563亿,同比增长47%,营收指数147(以2019年为基准); 2021年,营收509亿,营收指数133; 2022年,营收464亿,营收指数 121; 2024年,营收567亿,营收指数148; 2025年H1,营收285亿,营收指数181(以2019年H1为基准)。
在“谷低”(2022年)的金风科技营收仍比2019年高21%,可谓抗跌。更值得肯定的是,金风科技在“渡劫”期间完成了产品升级换代:
2017年、2018年主流产品是2MW风机,分别占销量容量的59.7%、74.4%。 2019年,售出风机3528台,总容量8.2GW,平均每台2.3GW; 2020年,售出风机5097台,总容量12.9GW,平均每台2.5GW; 2021年,售出风机台数、总容量分别降至2945台、10.7GW,单台容量提高到3.6GW; 2022年,2023年,售出风机台数徘徊在3000台以下,单台容量分别提高到4.8MW、5.5MW; 2024年,售出风机2568台,其中6MW以上1323台,4MW-6MW为1183亿。总容量16.1GW,单台容量6.3MW; 2025年H1,售出风机1546台,其中6MW及以上1154台,占比74.6%。
2025年H1,销量风机总容量10.6GW,同比增长106.6%。2019-2021年,金风科技风机成本保持在3.1元/瓦销售单价从3.5元涨至3.7元,毛利润率从13%提高到17.7%。
2022年起,销售单价跌到2.4元/瓦,成本亦降至2.2元/瓦一线,毛利润率保持在6%左右。
2025年H1,销售单价进一步降到2.1元/瓦,成本降至1.9元/瓦,毛利润率回升到8%。
金风科技抗周期的第一个法宝是产品升级。主流产品从2MW一路提高到6MW,单位容量成本显著下降。
相比之下,光伏领域技术进步(大尺寸、薄片)对成本下降的效用远不如风电。
抗周期法宝二:风电服务
金风科技抗周期的第二个法宝是服务性收入。
出售设备是“一锤子买卖”,而且收入、利润波动大。提供售后及其他服务则是“细水长流”的生意,且基本不受行业周期影响。
风力发电涉及大型机械设备维护,包括叶片清洁、传动系统检查、控制系统调试等,且多数机组安装在偏远地区,面临复杂气候条件,维护难度极高。
通过对发电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够提高发电效率、优化维护计划、预测设备故障、提前排除隐患。这方面的工作专业性极强,风机制造商是提供服务的最佳人选。
在风场“无人化”、售电(期货、现货)、碳交易等方面,金风科技亦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比如根据气象大模型预测发电功率。
2018年末,金风科技国内外服务业务在运项目为7GW,2021年末达23GW,2024年末增到40GW,2025年6月末达46GW。
不过2022年-2024年,金风科技风电服务收入徘徊在52亿-56亿之间,并未与服务容量同步增长。最合逻辑的理由可能是: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金风“赠送”了部分售后服务或减免了某些费用。
长远来看,风电服务收入还是会随服务容量增长。由于风电服务毛利润率是风机销售的三倍,在风机使用周期获得的利润大概率将超过出售风机的一次性利润。
抗周期法宝三:风电场开发
由于深耕风电行业多年,金风科技在获得优质项目资源方面有较大优势。
待项目投资成熟(经济效益得到确认),金风科技将保留部分项目赚取发电收益,出售另一部分项目(电站产品)赚取投资收益。
以2023年为例,金风科技新增权益并网装机容量17.9GW,年末持有权益容量72.9GW。全年发电收入64.3亿,出售电站产品收入45亿,合计109亿。
风电的“水很深”,同样一笔投资,利用小时数、上网电价不同,收益有天壤之别。
2024年,金风科技国内外机组利用小时数分别为2340小时(国内)、4566小时(国际)。同期,三峡能源、中国电建旗下风电项目利用小时数分别为2343小时、2028小时(全国风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127小时)。
在国家对新能源的政策优惠不断退坡的过程中,普遍采用的原则是“老项目老办法、新项目新办法”。项目越早,上网电价越高。
2024年,金风科技风电项目国内上网电价高达0.42元/千瓦时。中国电建,三峡能源风电上网电价分别为0.42元、0.45元。
一句话:金风科技风电场质地可与央企旗下项目比肩。
毛利润结构——东边不亮西边亮
直到2021年,金风科技主要利润来源都是风机销售。自2022年起,风机销售效益断崖式下降,风电服务没有下跌,风场开发稳步增长:
2021年,风机销售毛利润71亿,占比60%;风电服务、风场开发毛利润分别为4.9亿和39亿; 2022年,风机销售毛利润骤降至20亿,少赚51亿;风电服务、风场开发毛利润分别为13亿和45亿,合计多赚15亿;
这个格局一直维持到2024年。
进入2025年,风机毛利润17亿、同比增长263%,占毛利润的比例回到40%。
金风科技三项主要业务都与行业荣枯息息相关。当风电处于低谷,风机销售利润骤降,但风电服务和风场开发守住“阵脚”,令报表不那么难看(与光伏企业比);当风电市场复苏,风机销售将带动风电服务、风场开发增长。
艰难时保持盈利
用蓝色折线代表毛利润(率),彩色堆叠柱代表费用(率),蓝色淹没彩色时方能获得经营利润。
2021年,金风科技一派绩优蓝筹股气象——蓝色高高在上,毛利润117亿,利润率23%;总费用71亿、总费用率14%; 2022年,毛利润跌至82亿、利润率17.7%;总费用升至73亿、总费用率15.8%,蓝色与彩色空前接近; 2023年,毛利润回升至87亿、利润率17.1%;总费用大幅降至53亿、总费用率10.6%,蓝色与彩色再次远离; 2025年H1,毛利润、总费用分别为44亿、26亿。总费用率比毛利润率低6.4个百分点。
2021年,金风科技扣非净利润33亿、利润率9.8%;2022年扣非净利润率跌至4.3%;2023年仅为2.5%;2025年前三季,扣非净利润24.2亿、利润率5%。
2023年是金风科技处境最艰难的一年,总费用较2022年减少20亿,财年扣非净利润才19亿。如不是“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将陷入亏损。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shucuo.cn/post/3397.html发布于 2025-11-01 14:31:3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数错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