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GDP增长5% 经济目标稳中求进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新增城镇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达到1.4万亿斤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李强表示,这些预期目标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了需要与可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既是为了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也有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并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突出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导向。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的目标体现了加大稳就业力度的要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的目标旨在通过各项政策和改革共同作用,改善供求关系,使价格总水平处在合理区间。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经济增速不仅是宏观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更是就业质量、工资水平和发展信心等的综合体现。此前市场普遍预期,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这符合中国的潜在增长水平,反映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的挑战性,体现了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务实态度,也是保障就业、化解风险、实现2035年GDP总量“翻一番”的必要前提。
202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0%,在外部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的背景下,顺利实现了全年GDP增速目标。尤其是去年四季度以来,宏观经济表现亮眼,生产和消费端都有环比改善的迹象,房地产止跌企稳的基础不断巩固,为2025年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曾表示,关于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的考虑,既要兼顾需要与可能,也要做好与中长期规划衔接,充分体现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需要。去年出台政策的效应将持续显现,今年宏观政策还有充足的空间,加上宏观调控的手段和经验更加丰富,可以为实现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2025年政府预期目标的设定综合考量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当前发展阶段的核心需求,整体思路仍将坚持“稳中求进”。从经济增长角度来看,目标设定在5%左右,基于近年来中国经济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持续推动结构优化和新动能培育的趋势。设定这一目标既反映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的挑战性,也体现了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务实态度。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维持5%左右的增长既可为长期规划预留缓冲空间,又可为短期吸纳就业提供经济支撑。从可行性看,我国经济潜在增长水平仍在5.0%以上,通过加大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可以实现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经济实现平稳增长既是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的要求,也能为“十五五”规划打好基础。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以来,经济运行积极因素持续积累,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为了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或人均GDP“翻一番”的目标,需要2024年至2035年间的年均实际GDP增速达到4.7%左右,因此建议202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保持在5%左右,有利于夯实当前经济边际改善的一些成果,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报告还建议后续将名义增长率纳入目标考核或者增加名义增长率的考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