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被行李砸晕引发维权困境 高铁安全引关注

近日,网友夏女士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在高铁上被行李箱砸伤头部并成功维权的经历,引发了广泛关注。2024年9月,夏女士乘坐从珠海开往上海的高铁D942时,前座乘客的一个近28寸行李箱突然掉落,砸中她的头部,导致她当场晕倒。这场意外不仅给她的身体带来创伤,还让她经历了一场耗时近半年的维权之路。
夏女士起诉了行李箱主人和铁路部门,但考虑到跨省开庭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最终选择了调解。行李箱主人赔偿了1000多元医药费,而铁路部门全程未参与调解,也未承担任何责任。整件事对夏女士来说无疑是一场无妄之灾。她在列车上好好坐着,却被从天而降的行李箱砸伤,行李箱主人没有主动道歉,反而在追究责任时推诿,表示铁路方不负责,她也不负责。夏女士无奈之下走法律途径维权,但最终只获得了医药费赔偿,误工费、营养费和精神损失费等诉求均未得到满足,维权成本高且效率低,令人感到不平和不安。
夏女士的维权之路之所以如此艰难,一方面是因为行李箱主人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意识,明明做错了事却不愿担责;另一方面是铁路部门的不管不顾。根据《铁路旅客运输规程》规定,行李超尺寸或未固定导致他人受伤,物主应承担主要责任;铁路方若未尽到管理义务,则需承担连带责任。然而,在整个诉讼调解过程中,铁路局既未检查行李摆放,也未在醒目位置提示行李尺寸规定,最终也没有承担任何责任,这让人费解。
作为公共服务行业,铁路部门应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如果乘客在车上莫名其妙被砸伤,铁路局不但没有提供任何维权协助,反而逃避责任,会加剧公众对铁路安全问题的担忧。无辜被砸伤的乘客不应该孤立无援,法律应该为权益受损者撑腰,让该承担责任的人付出代价。
类似事件并非个例。今年2月,一名孕妇在高铁上被行李架上掉落的行李砸中,导致早产,婴儿出生两天后不幸去世。此前,还有一名男子因被行李架上的水杯砸伤,将行李主人和铁路方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行李主人赔偿,但铁路方却被认定无需承担责任。这些事件表明,高铁上行李箱坠落伤人的问题并非偶然,而是高铁安全管理中的系统性隐患。
因此,铁路方面应对“行李箱坠落伤人”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制定合法、规范、标准的处理流程,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依法落实相关规定中对乘客携带行李尺寸和重量的要求,消除安全隐患于源头。车厢内应规划更多、更稳固的大件行李放置空间,在醒目位置张贴行李尺寸规定和安全提示,列车工作人员也要加强对乘客的提醒和引导,及时检查行李摆放状况,避免因行李坠落引发安全事故。只有铁路部门负好责任,全体乘客积极配合,才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让乘客在旅途中安心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