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第五次经济普查公报 数据揭示经济新趋势

四川第五次经济普查公报 数据揭示经济新趋势。2023年末,四川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0.1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35.3%;从业人员411.1万人,增长4.2%。第三产业活动单位为131万个,在二三产业活动单位中占比达85.5%;从业人员1385.9万人,与2018年末相比增加387.3万人,增长38.8%。全省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775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5.0%。
经济普查是对国民经济的一次全面调查。3月31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四川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36.7万个,与2018年末相比增长79.4%,从业人员2114.2万人,增长20.5%。同期,个体经营户600.3万个,从业人员1185.2万人。
四川第五次经济普查公报 数据揭示经济新趋势
这次普查全面调查了四川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从工业来看,全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0.1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35.3%;从业人员411.1万人,增长4.2%。制造业仍是工业中的中流砥柱,2023年末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制造业达到91185个,占比90.3%。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得益于四川近年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及向新求质的政策导向。通过实施六个重大科技专项,四川打造了一批拳头产品,并通过“揭榜挂帅”产业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此外,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也促进了相关领域企业数量稳步增加。
第三产业方面,2023年末四川第三产业活动单位为131万个,在二三产业活动单位中占比达85.5%;从业人员1385.9万人,与2018年末相比增加387.3万人,增长38.8%。这得益于四川加快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去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626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5%。一系列促消费举措如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和发放消费券等,加快释放了消费潜能。文旅产业也展现出强劲势头,过去两年国庆节期间,全省游客接待量均超过5000万人次,旅游总消费突破330亿元。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同样表现良好。截至2023年末,全省共有40.9万个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占二三产业法人单位的29.9%。第三产业也是稳住就业的重要力量,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为1385.9万人,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六成以上。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2023年末全省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775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5.0%。其中,生物产业法人单位670个,占比最高,达24.1%。绿色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法人单位占比均超17%。四项产业法人单位占比近八成。2023年以来,四川将人工智能列为“一号创新工程”,并加快推进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连续两年,全省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核技术应用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超过2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