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消费贷置换房贷或被提前收回 谨防资金期限错配风险

今年消费贷市场经历了波动。一季度,银行将优质客户的消费贷利率降至年化2.5%左右,部分消费者尝试以低息消费贷置换高利率房贷。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研究员王蓬博指出,理论上存在一定套利空间,但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限制。因为消费贷资金明确禁止流入楼市,一旦被查出用于还房贷,银行可能会要求提前全额偿还贷款。此外,消费贷期限较短,而房贷期限较长。
近日,家住深圳的小赵申请了20万元消费贷,利率2.58%,计划置换房贷。她表示,如果被“抽贷”,会用股票账户里的钱来还款。“抽贷”是指银行在贷款尚未到期时,突然终止授信额度、提前收回贷款或停止发放剩余可用额度,导致借款人资金链中断。一般来说,抽贷常因借款人风险上升或资金违规使用触发。当借款人出现征信逾期记录、负债率激增,或“多头借贷”,被银行监测到消费贷资金被挪用至购房、投资等领域,银行可能会强制收回贷款或冻结额度。
另一位北京的90后女生表示,自己欠了15万元房贷,利率3.4%,虽然考虑过消费贷置换房贷,但由于小孩才3岁,生活中需要现金,不想承受太大压力。她认为,房贷可以用30年慢慢还,消费贷两三年就要全部还清,否则十分被动。业主林林也表示,她的房贷金额达300万元,每月还款近两万元,30年的房贷置换成7年消费贷后,每月还款额增加很多,不值得冒险。
部分消费者认为,消费贷最多借7年,7年后百万元本金很难一次性还清,若收入下降或投资失利,可能要被迫再借钱,债务“雪球”只会越滚越大。有人建议不要全部置换,先置换一部分,比如三到五年内能还得上的金额。有消费者表示,不能简单地看到利率差就盲目置换,贷款期限、合规性、现金流一个都不能忽视。房贷是普通人能借到的长期稳定的贷款,不能为了省小钱冒大风险。
记者致电多家银行了解到,消费贷是明令禁止流入楼市的。用户线下网点办理消费贷申请时,需提供相应的贷款用途证明材料。银行会不定期核实消费者贷款用途,发现挪用有权提前收回贷款。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通过新增借款项目贷出资金填补旧贷款,其中蕴藏的风险容易在新增贷款这部分显现。例如,金融机构对消费贷资金用途有明确规定,如果在不法中介诱导下去借款,被持牌金融机构识破将会收回贷款,使消费者的财务更加被动。
关于存量房贷利率,有人认为只有消费贷利率低于3%才有置换价值,不然就是白折腾。前几年有人用3.8%消费贷置换5.9%房贷,现在房贷利率普遍3.3%,估计那人后悔不已。也有消费者认为,房贷基本是等额本息,前期还的都是利息,置换也省不了多少。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政策层面,2024年央行已取消房贷利率下限,并推动存量房贷利率下降,为2025年的调整提供了政策基础。未来更多银行可能跟进,但在银行盈利能力受压缩的情况下,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可能性较小,即使下调也会逐步进行。
今年第一季度,银行业价格竞争激烈,多家商业银行通过发放利率折扣券等策略,将优质客群的贷款利率降至年化2.5%左右。不过,这种低利率情况在二季度被叫停。自4月1日起,新发放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不低于3%。某银行信贷经理称,2.58%的消费贷利率产品已经没有了,现在最低3.05%。消费贷利率过低容易被套利者利用,也会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目前消费贷利率调整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息差压力,也有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和借贷的意图,避免资金违规流入投机领域。近年来,银行净息差呈下行趋势,消费贷利率过低会对银行盈利能力造成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