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车企赚钱的时代,又回来了?

访客 2025-04-24 16:20:56 6
车企赚钱的时代,又回来了?摘要: 汽车企业之间的马太效应还在进一步加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15家上市车企发布的2024年财报或业绩预告中,其中7家实现净利...

汽车企业之间的马太效应还在进一步加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15家上市车企发布的2024年财报或业绩预告中,其中7家实现净利润正增长,2家亏损收窄,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近年来“卖车不赚钱”的情况。

比亚迪、吉利、长城三大民营车企巨头,全年净赚700亿元。造车新势力中理想汽车净利润达到87亿元,毛利率及整车毛利率均在20%左右。赛力斯净利润预计55亿—60亿元,一改2023年净亏损24.50亿元的局面。小鹏汽车全年净亏损57.9亿元,较2023年的108亿元亏损大幅收窄。零跑汽车亏损23.5亿元,同样收窄明显。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发文称,随着国家双新政策的推动,2024年车企销量呈现逐季强增长的特征,主力车企毛利率和利润效益也持续改善。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风集团扭亏为盈,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均利润下滑加剧。

数据显示,长安汽车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5.37%,上汽集团预计同比下滑90%,北京汽车同比下滑68.5%,广汽集团同比下滑81.4%。

在技术创新逐渐成为利润增长点的当下,“价格战”带来的影响开始逐渐被削弱。但对于部分企业而言,依旧没能找到智能时代红利的平衡点,在日趋激烈的“淘汰赛”角逐中或将再次掉队。

车企赚钱的时代,又回来了?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提示词:汽车


盈利能力提升明显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总收入为106470亿元,同比增长4%,而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3%,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利润率仍偏低。

这个数字背后,也是合资品牌与中国品牌的市占率交接。合资品牌“利润奶牛”地位逐渐成为过去。尽管在过去几年为了抢夺市场,“价格战”层出不穷,也给车企利润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从2024年财报来看,这种影响正在逐渐消退。

比亚迪2024年实现营收7771.02亿元,同比增长29.02%;归母净利润达到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00%。受益于全产业链自产自研以及对成本与效率的极致把控,比亚迪毛利率达到19%。

长城、吉利的营收和净利润也均创历史新高,长城2024年营收为2022亿元,同比增长16.73%,净利润达到126.9亿元,同比飙涨超8成,毛利率19.51%;吉利全年营收为2402亿元,净利润同比飙涨超2倍至166亿,毛利率也提升至15.9%。

作为率先盈利的造车新势力企业,理想汽车2024年虽然仍然实现大幅盈利,但财报却不如上年“好看”。2024年,理想汽车实现营业总收入1444.60亿元,同比增加16.6%,净利润80.45亿元,同比减少31.9%,毛利率从上年的22.2%下跌至20.5%。

赛力斯则上演了一出精彩的“逆袭故事”。2024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46亿元,上年为净亏损24.50亿元。

这不仅是赛力斯首次全年收入突破千亿元,也是近五年来首次实现盈利。过去一年,赛力斯从亏损20多亿到盈利近60亿元,也再次证明了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快速与时代机遇。

另一家扭亏为盈的东风汽车集团同样值得关注,2024年,东风汽车集团营收1061.97亿元,同比增长6.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8亿元,相较去年同期东风汽车集团亏损38.87亿元,这一成绩也实属难得。

除此之外,小鹏汽车与零跑汽车亏损大幅收窄,按照目前发展态势,距离盈利也仅剩一步之遥。2024年,小鹏汽车全年营收达到408.7亿,同比增长33.2%,毛利率转正至14.3%,净亏损收窄44%至57.9亿,成功实现了业绩的触底反弹。

得益于其全域自研与成本控制的双重战略,零跑汽车在2024年实现了质的飞跃。全年营收飙升92%至321.6亿,净亏损大幅收窄33.18%至28.2亿。特别是在四季度,首次实现盈利,毛利率更是飙升至13.3%,创下公司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

分水岭界限拉大

与之相反的是,几家亏损仍然不断拉大的车企处境愈发堪忧。

曾经的“车市霸主”,在2024年却遭遇了滑铁卢。不仅销冠宝座被夺走,财务报表也频亮“红灯”。上汽集团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15亿元至19亿元,同比下降87%—90%;扣非净利润亏损41亿元至60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00.45亿元。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上汽集团方面解释称,公司2024年实现整车批发销量401.3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20.07%。同时,因燃油车市场下滑、价格战持续升级,公司销售收入减少,毛利下降。

这也正是不少汽车集团共同面临的困境。在合资品牌的盈利红利期逐渐过去阶段,自主品牌并没有及时补充上位,开启新的盈利增长通道。因此,转型也成为了几大汽车集团2024年的重大战略目标。

同样于2024年开启三年“番禺计划”的广汽集团,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1077.84亿元,同比下降16.9%,这是广汽集团自2020年以来全年营收首次出现负增长,归母净利润为8.2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81.4%,毛利率下降0.52个百分点。

长安汽车2024年营业收入1597.33亿元,同比增长5.58%;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35.37%至73.21亿元,扣非净利润更是缩水至仅有25.87亿元。

蔚来汽车2024年总营收657亿元,同比增长18%,创历史新高,全年净亏损224亿元,同比扩大8%,现金储备419亿元,可支持未来12个月运营,但流动负债已超流动资产,资产负债率达87%,若融资不利将存在流动性风险。

根据多份财报披露,蔚来在2018年至2024年间的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达1092亿元。巨大的业务投入下,蔚来汽车仍未找到盈亏平衡点。与此同时,蔚来、乐道、萤火虫三大品牌并行导致投入再次大幅增加。按照蔚来汽车CEO李斌的预期,今年四季度将实现盈利,蔚来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多项改革。

尽管2024年几大品牌均跌至谷底,但新的“生机”已经近在眼前。上汽集团与广汽集团均与华为达成了合作,推出新的新能源品牌。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也开始发力。

4月16日,上汽与华为合作的鸿蒙智行第五界“尚界”品牌正式亮相,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表示,尚界将会是一个风格至上的品牌,搭载华为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并采用鸿蒙智行最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来对车辆进行管控,首款车型将于今年秋天正式上市。

尚界的诞生,既是华为生态扩张的关键一步,也是传统车企智能化转型的缩影。对于传统汽车集团而言,2025年也将成为考验的关键一年。

高增长时期来临?

2025年,在“两新”政策的持续推动下,车企新车投放与促销力度加大,第一季度车市“回暖”迹象明显。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车市处于销量爬坡状态。去年底,车企及经销商的一波优惠促销提前透支销量,今年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降至179.4万辆,同比下降12.1%,环比下降31.9%,让今年车市“低位”开局。

不过,在汽车以旧换新等利好政策助力下,2月车市开始回温,也将今年前2个月的车市销量拉回正增长轨道,但累计同比增长仅为1.2%。

随后,3月车市加速放量。据统计,今年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94万辆,同比增长14.4%,环比增长40.2%。崔东树表示,今年3月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速为近十年来最高点。

车企赚钱的时代,又回来了?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


其中,造车新势力率先晒出一季度销量战绩,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屡创月交付新高,同比增速“狂飙”翻倍;传统车企也普遍迎来正增长,比亚迪季度销量首破百万辆,吉利、奇瑞也均实现了翻倍增长。

对于自主品牌乘用车持续保持高增长的原因,崔东树认为,这主要得益于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了明显增量,主流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市场份额提升明显。

高增长态势下,伴随着今年中国车企的激烈竞争,车企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分化车市格局。

作者:郑宇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