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俄罗斯公布国产光刻设备长期路线图,挑战ASML巨头地位

访客 2025-09-28 14:25:17 1 抢沙发
俄罗斯公布了国产极紫外光刻设备的长期路线图,旨在挑战光刻设备领域的领导者ASML,此举展示了俄罗斯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雄心壮志,旨在实现自给自足并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这一计划可能会引发全球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竞争和变革,未来有望影响全球芯片产业的格局。
9月28日消息,据Tom'sHardware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微结构物理研究所(由德米特里・库兹涅佐夫披露)公布了一项国产极紫外(EUV)光刻设备的长期路线图,该设备工作波长为11.2纳米,是对该机构去年12月披露信息的补充与延伸。新项目周期始于2026年,初期将采用40纳米制造技术,最终延伸至2037年,实现亚10纳米(sub-10nm)制程工艺。这份最新路线图相比以往部分规划更具现实可行性,但仍需证明其可执行性;此外,即便能够落地,该技术也可能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拟研发的EUV系统并未复刻ASML设备的架构,而是计划采用一整套完全不同的技术方案:混合固态激光器、基于氙气等离子体的光源,以及由钌和铍(Ru/Be)制成的反射镜——这类反射镜可反射11.2纳米波长的光线。与ASMLEUV设备使用锡滴不同,俄罗斯方案选用氙气作为光源材料,可消除损害光掩模的碎屑,从而大幅降低设备维护需求。同时,相较于ASML的深紫外(DUV)设备,该方案通过降低系统复杂度,规避先进制程中所需的高压浸没式液体与多重曝光步骤。

注意到,该路线图包含三个主要阶段:

    1、第一阶段(2026-2028年):研发可支持40纳米制程的光刻机,配备双反射镜物镜,套刻精度达10纳米,曝光场尺寸最大为3×3毫米,晶圆吞吐量超过5片/小时。2、第二阶段(2029-2032年):推出可支持28纳米制程(具备升级至14纳米的潜力)的扫描光刻机,采用四反射镜光学系统,套刻精度提升至5纳米,曝光场尺寸为26×0.5毫米,吞吐量超过50片/小时。3、第三阶段(2033-2036年):目标实现亚10纳米制程生产,采用六反射镜配置,套刻精度达2纳米,曝光场尺寸最大为26×2毫米,设计吞吐量超过100片/小时。
在分辨率方面,这些设备预计可覆盖65纳米至9纳米范围,能够满足2025-2027年间当下及未来众多关键层的制造需求。每一代设备均会提升光学精度与扫描效率,且据推测,其单位成本结构将显著低于ASML的TwinscanNXE与EXE平台。值得注意的是,研发团队声称将极紫外技术应用于成熟制程(trailingnodes)可带来多项意外优势。但他们并未提及使用11.2纳米波长激光器所面临的复杂性,包括特殊的反射镜、专用的反射镜抛光设备、适配的光学器件、定制化光源、专用电源以及光刻胶等。而11.2纳米在极紫外光刻领域属于非行业标准波长。总体而言,这份路线图或许勾勒出了俄罗斯通过规避传统EUV技术限制、实现芯片制造自主化的发展计划。但该计划的可执行性仍不明确,因为其需要实现对整个行业的技术跨越。该系列设备并非以超大规模晶圆厂的最大吞吐量为目标,而是旨在满足小型晶圆厂的高性价比需求。由于无需采用浸没式技术或锡基等离子体,这套俄罗斯光刻系统具备清洁、高效且可扩展的特点,或许还能吸引当前被排除在ASML生态之外的国际客户。若该项目完全落地,有望以显著更低的资本与运营成本,支撑国内外先进芯片的制造与出口。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shucuo.cn/post/1850.html发布于 2025-09-28 14:25:1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数错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