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限高解除后,王健林面临的债务挑战与挣扎之路

访客 2025-09-29 15:07:31 84983 抢沙发
王健林因限高令取消而面临债务压力,被1.8亿债务困扰,他在庞大的债务网络下挣扎,仍需面对众多债务问题,虽然面临困境,但他仍需努力寻求解决方案,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王健林,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在71岁时面对1.86亿的债务显得步履维艰。9月28日,财经圈因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消息炸开了锅。法院公告中提到的“限高”二字与顶层富豪联系在一起,戏剧感十足。不过,据最新消息,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已没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限高的信息。

十年前,王健林在央视镜头前意气风发地抛出“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赚它一个亿”的名场面,如今却要接受法院的限制消费令:头等舱、五星酒店和奢侈消费都得统统免谈。网友们对此开起了段子:“多此一举,人家还有私人飞机呢”。然而,如果被限高,头等舱、五星酒店、私人飞机和豪华游艇统统都别想了。

王健林面临的债务压力背后是一张复杂的债务大网。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9月,注册资本10亿元,目前公司现存多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53亿元。今年以来,大连万达集团及旗下公司频繁卷入司法纠纷,整个万达系的被执行金额已超过70亿元。此外,大连万达集团还新增两则大额股权冻结,涉及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和上海万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总额超94亿元,期限三年。

针对市场关注,万达方面回应称这是下属项目公司的经济纠纷,双方一直在协商,可能是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但市场真正好奇的是,过去一年,王健林几乎把“卖卖卖”当成了日常工作,从万达广场到万达电影,再到文旅项目,优质资产一批批往外甩,为何债务压力还是没见减轻?

过去几年,王健林的日子可以用“清仓甩卖”四个字来形容。万达商管曾计划赴港上市,但几次上市折戟后,王健林不得不拆分股权,将部分股份卖给能接盘的“国家队”。2023年底,太盟投资与大连万达商管签署了新投资协议,随后在2024年3月,太盟投资联合中信资本等五家投资方,共同向新达盟投入约600亿元人民币。这一过程中,万达也付出了不小代价,新投资人合计持有新达盟60%的股份,大连万达商管的持股比例从70.15%降至40%。

再看万达电影,2016年,万达斥资35亿美元收购传奇影业,一度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文化产业里最大的一笔并购案。彼时的王健林意气风发地要打造属于自己的“东方好莱坞”,但现实并没有给这场“文化大跃进”留足面子。AMC最终在2021年被彻底清仓,传奇影业也从2022年起逐步甩给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如今彻底分道扬镳。万达电影的命运更是让人唏嘘——股价高点过后一路下滑,票房神话破灭,王健林只能靠不断减持来回血。2024年4月,随着上海儒意的柯利明取代王健林成为实际控制人,万达电影正式告别“万达系”。

如果说文化产业的落幕还多少带点情怀的破碎,那么海外地产投资则更像是一场盛大却短命的“买地秀”。短短几年,王健林的海外版图从“买买买”到“卖卖卖”,当年以为能在全球立起一连串“万达地标”,结果一边在资本市场上“撤退”,一边在地产圈里“清仓”,最终换来的只是债务危机里的几口喘息。

伴随资产甩卖的是万达债务的“还债进度条”。2023年的时候,市场传出万达系整体负债规模逼近4000亿元,到了2024年,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甩卖”,万达官方对外声称“绝大部分债务已经兑付完成”,媒体估算下来,王健林父子至少还掉了2000亿以上,债务压力确实缓解了不少。

王健林手里还剩下四张底牌:万达广场的现金流、万达商管那桩“半拉子”的上市工程、地方政府的支持以及个人的品牌和信誉。但这四张底牌看起来很实在,仔细琢磨全是隐忧。万达广场的现金流是在“卖血”中维持的,卖一座就少一点造血能力;商管上市的故事讲了太多年,资本耐心几乎耗尽;地方政府的支持得看大环境脸色,不确定性太大;个人信誉更经不起折腾,限高令就是最明显的信号。

如今,已经71岁的王健林依然忙得不停。2025年8月,他还现身新疆考察文旅项目,试图招商引资,但市场反应却显得有些冷淡。数据显示,他父子俩的财富已从巅峰时期的千亿级缩水至588.1亿元,排名也跌出了财富榜前50。那个曾经在年会上纵情高歌《一无所有》的“首富”,如今或许真的要面对“一无所有”的窘境。大家关心的是,他还能否再讲出一个“反转”的故事?答案恐怕只有时间才能揭晓。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shucuo.cn/post/1944.html发布于 2025-09-29 15:07:3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数错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498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