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安机关提醒警惕副业背后的陷阱 高额兼职的诱惑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科技对国家前途和人民福祉的影响日益深远。国家安全机关发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及背景复杂的非政府组织试图通过拉拢渗透我国重要科技企业人员,以获取核心科技信息,威胁国家安全。
2016年,国内某重要科技企业的海外市场负责人王某某在境外出差时接到一个境外机构的电话,对方咨询了该科技企业的相关情况,并支付了1000元人民币作为报酬。尝到甜头后,王某某开始将这种“有偿咨询”视为赚取外快的渠道。随着时间推移,他透露的信息越来越敏感,报酬也从最初的1000元逐渐升至3000元。金钱诱惑下,王某某不仅自己提供核心科技信息和内部资料,还怂恿同事、发展亲属参与其中,教唆他们提供敏感甚至涉密信息。
2020年至2022年间,为了搜集更全面的科技产业内部情况乃至涉密信息,王某某频繁跳槽多家科技领域龙头企业。他主动与业内人员交流互动,参加行业内部闭门会议,收集大量任职企业及其他相关企业的涉密资料和技术信息。在此过程中,王某某自称为多家龙头企业的高管,把自己塑造成该领域的“知名专家”,成为境外科技情报搜集者眼中的宝贵资源。
受利益驱使和所谓的“专家光环”影响,王某某开始把咨询副业当作主业来做。2020年至2022年间,他累计接受了六百余次各类咨询,透露了大量国内科技企业的内部情况、涉密信息和核心技术信息,从中获利200余万元人民币。为避免身份暴露和企业追责,王某某变换姓氏和身份,仅接受小范围咨询业务,以达到所谓的“安全可控”。
国家安全机关通过缜密侦查,掌握了王某某向境外机构透露境内重点科技企业核心涉密信息的确凿证据,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消除了威胁隐患,涉案人员依法受到处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多个产业已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核心技术信息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和行业的国际地位,因此各行业龙头企业需增强核心技术信息保护意识,巩固产业优势,稳定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实力。从国家安全机关破获的一些案件看,类似王某某这样的“行业专家”还有不少,他们在商业活动中落入了境外机构的陷阱,在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了国家秘密,损害了国家安全和利益。
全社会和全行业应时刻防范境外各类组织、机构以合法掩护非法的方式,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渗透窃密。与境外机构打交道时要保持警惕,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开展交往活动,心中牢记“内外有区别,开口有尺度”,切勿越过法律红线。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产业数据及商业秘密保护意识,确保科技产业的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