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店里的面孔,重新认识那些默默守护健康的人
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药店里的工作人员,他们不仅是药品的销售人员,更是健康咨询的专业人士,他们了解药品知识,能够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帮助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重新认识药店人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提升个人健康管理意识。
晚上九点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院东街的国大药房里,执业药师裴志丽正在整理货架。一位母亲抱着发烧的孩子匆匆进门,语气焦急:“孩子烧到38.5℃,该用什么药?”
裴志丽没有直接推荐药品,而是仔细询问孩子的年龄、体重、有无过敏史,随后才建议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并耐心讲解用药间隔和物理降温的方法,“别着急,退烧有个过程,您先观察,如果明天还不退,一定要去医院。”
这样的场景,在她9年的药师生涯中重复了无数次。“很多人觉得药师就是卖药的,其实这是一项既专业又琐碎,更需要细心的工作。”裴志丽说。
据国家药监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拥有执业药师833,291人,其中,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占90.8%。像裴志丽这样的药师,他们不再只是“卖药的人”,正成为中国基层健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图源:视觉中国
9月25日是世界药师日。我们采访了多位一线药师,通过他们的故事,也试图从中窥见中国药师角色的变迁,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
解决“小毛病”的健康守门人
“头疼脑热、过敏、鼻炎、真菌感染等,这些小毛病看起来不严重,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拖成大病。”内蒙古国大药房的执业药师赵海霞说。她所在的药店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正对附属医院,主要服务对象包括医院就诊患者及周边社区居民。
在她看来,药店正是解决这些“小毛病”的第一线。“很多人不想为了一点小问题就去医院排长队,药店的便捷性和专业性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常见轻微病症又被称为日常生活中的“小毛病”。《常见轻微病症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将常见轻微病症定义为:症状持续时间短、呈自限性、无需或只需短期随访、可通过最低限度治疗即可缓解的症状或疾病。
一份由全球消费者健康领导企业科赴支持的全国消费者调研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在家管理常见轻微病症具有强烈的主观需求和意愿,但信心严重不足。在获取健康知识、储备合适药品、以及改善药品可及性、药品信息、药品种类和用药体验等方面,消费者仍存在较大的未满足需求。
面对常见轻微病症,消费者需要更多专业的指导和支持,而零售药店的药师,正是在社区层面解决此类需求的健康守门人。
每年7至9月是内蒙古地区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赵海霞注意到,不少前来购药的顾客难以区分鼻炎与感冒。遇到这种情况时,她会运用所学知识,耐心细致地询问顾客的具体症状,帮助辨别是过敏性鼻炎还是普通感冒,再据此推荐相应的药物。
来购药的过敏性鼻炎患者,经常会询问“哪种药能立刻缓解鼻塞?”“激素鼻喷雾剂是不是有副作用?能长期用吗?”等问题,此时,赵海霞会根据患者是处于急性发作期,还是需要长期控制症状,有针对性地推荐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
“我还会教他们正确的喷鼻方法,建议联合使用生理盐水洗鼻,让他们掌握居家自我护理和科学用药的方法。”赵海霞说,“轻度过敏性鼻炎对生活影响较小,但中、重度过敏性鼻炎则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内蒙古国大药房执业药师赵海霞
常见轻微病症的管理看似简单,但在药店的药师们看来,这些看似微小的干预,实际上在减轻整个医疗系统的负担。药师们通过专业服务,避免了小病拖成大病,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对“小毛病”的管理并不局限于药店之内,更延伸至社区日常。
漱玉平民大药房长期发挥执业药师的专业优势,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健康科普,持续输出实用健康知识。“我们会针对常见轻微症状,整理包括疾病定义、症状表现、诊断识别和药物治疗等内容,制作成幻灯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居民听。”作为济南市漱玉平民大药房财经大学店的执业药师,阴法超还有另一重身份——执业助理医师兼健康科普讲师,他认为,这种贴近生活、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活动,能帮助居民更清晰地了解如何预防“小毛病”与正确用药,让健康管理真正融入日常。
从“卖药”到“管健康”
以处理“小毛病”为起点,药师的角色正在悄然转变。
“刚开始在药房工作时,顾客都是生病了才来买药。”阴法超回忆起14年前刚加入药店工作的情景。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完全改变。“人们主动预防意识明显提高。顾客不仅买药,还会提前备药,并主动购买保健品、日用品、护肤品等。同时,顾客会主动询问药品成分、对应症,是否匹配自己当前的症状。”
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备药,恰恰是消费者最大的知识盲区和需求痛点。这就需要药店药师指导顾客如何根据家庭成员结构和常见疾病科学配置药品种类和数量,并清晰讲解每种药的使用时机和有效期管理。“这对我们药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从原来的审处方转向个性化指导。”阴法超说。
人们的主动预防意识提高,健康知识更加丰富,对药师的专业服务自然也更为“挑剔”。“现在很多人一进店,一边听我介绍,一边就掏出手机查药品信息、对比成分和价格。”赵海霞举例道。现在信息来源多样化,顾客掌握了大量碎片化信息,但这也带来了信息冗杂难辨、真伪难分等问题。
这种信息的混乱,凸显出消费者对于一个清晰、权威、统一的健康知识标准的急切需求。他们迫切需要有一个可信赖的渠道,能帮助他们正确辨别“小毛病”,厘清信息迷雾,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这正是药师专业价值得以凸显的新空间。
“面对顾客的疑问,要用他们能听懂的白话,解释清楚背后的药理,分析不同信息的可靠性,最终帮助他们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赵海霞说,“药师工作专业是根基,但沟通是桥梁。”
药店药师的角色,正从过去以药品销售为核心,转变为以健康管理为核心。仅以国大药房和漱玉平民大药房为例,两者均已建立会员健康管理,药师通过企业微信等数字化工具,为顾客提供用药提醒和定期回访服务。同时,药店还积极走进社区,开展免费疾病筛查、健康科普讲座等活动。在此过程中,药师不仅需要具备识别常见轻微病症并能给出合理用药建议的能力,更需保持对危重病症的警觉,及时告知顾客前往医院接受规范诊疗。
共同推动健康管理升级
在这场角色转变中,药店药师们也不断通过培训精进自己。
漱玉平民大药房根据季节常见病,定期组织员工培训,通过学习病理、药理,让药师能够给顾客提供更适合的疾病健康解决方案。同时,针对种类繁多的药品,还会通过公司内部学习平台,让药师们“每日一学”,逐渐掌握同成分药物的区分,以及同病种不同药物的作用原理,以便为顾客提供更适合的药物。
国大药房建立了涵盖新药知识、配伍禁忌、慢病管理等领域的定期培训机制,并针对处方审核、用药交代等关键环节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同时实施岗位技能能力分级认证制度,通过考核认证确保药师掌握药物相互作用分析、特殊人群用药调整等核心技能。
52岁的赵海霞,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她每周定期参加中国药科大学药物治疗管理(MTM )培训课程,“这个课程持续两年,我已经学了快一年了。”赵海霞的声音中带着自豪,“一节课我通常要反复听三、四遍才能完全消化。”同时,她还自学视频剪辑,制作健康科普小视频。“医学在不断进步,我们也要不断更新自己。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真真切切地帮到别人。”
在这场从药品销售到健康管理的药师角色转型中,企业也在积极赋能。
科赴作为一家专注于消费者健康的公司,旗下拥有美林、泰诺、雷诺考特、李施德林等知名品牌,覆盖感咳、发热、疼痛、过敏、口腔问题等近20个常见健康领域。一直以来,科赴积极推动常见轻微病症概念的普及与管理规范的落地。
今年4月,科赴支持发布《常见轻微病症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这是中国首次建立常见轻微病症这一学术概念,助力提升基层医务工作者、药店和患者对“小毛病”的识别与管理能力。
科赴支持发布《常见轻微病症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
今年7月,科赴支持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发布《零售药店常见轻微病症健康管理规范》,为药店提供对常见轻微病症患者的实操指南。据悉,未来科赴还将支持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基于这份规范牵头组织药师培训、药店评审等工作,提高药师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生活方式干预等技能,切实提升零售药店对“小毛病”的综合管理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
科赴中国及多方行业代表参与发布仪式
除了顶层设计,科赴更注重落地合作。作为常见轻微病症管理的积极推动者,科赴与医药零售伙伴积极合作,促进相关理念的普及和创新实践。目前在科赴的支持下,一心堂在昆明5家零售药店搭建常见轻微病症管理专区,针对21种“小毛病”,为患者提供疾病教育和用药指导,进入药店的顾客能够在专区获得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除了与医药零售行业的深度合作,科赴也在过敏、疼痛、儿童发热、口腔健康等领域开展多个试点项目,携手多方推动常见轻微病症管理。
药师的坚持与付出,企业的支持与赋能,以及健康理念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像赵海霞、裴志丽、阴法超这样一线药师的背后,正折射出中国药师群体的整体转型,他们不再只是药店的配药员,而是社区健康的守护者,是每个人身边最可及的健康管家。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而药师,就是那个在你身边,帮你守好第一道健康防线的人。
作者:马萌
编辑:马敏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shucuo.cn/post/1653.html发布于 2025-09-25 15:07:5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数错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