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AI产业推动全球高分辨率气象数据共享与合作发展
中国首次向全球共享高分辨率气象数据,标志着中国AI产业在气象领域的突破,迈入协同发展新格局,这一行动不仅将促进全球气象数据的共享与利用,也将推动AI技术在气象预测、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的应用,此举展示了中国在AI技术领域的实力,预示着中国在全球科技协同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吕檀望
9月23日,中科曙光旗下专攻气象模式研究的专精特新企业中科天机,宣布向全球共享高分辨率气象数据,引发行业广泛关注。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表示,中科天机的引领作用值得肯定。
而就在不到一个月前的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中科曙光联合20余家AI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布了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同时宣布开放一批关键技术能力,覆盖部件级、系统层、基础设施层、软件层和数据集等五个层面。中科天机此举,不仅是数据集能力开放的重要一环,更是AI计算开放架构的又一落地成果。
从AI计算开放架构到共享高质量气象数据,中国企业正以实践推动AI产业走向开放协作的新生态。
从三大要素看中国AI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中科天机发布的“高分辨率气象数据共享计划”共享全球12公里与中国区域3公里分辨率的气象模式数据,时间尺度最长延伸至15天,支持逐小时更新,并且涵盖温度、风场、降水、湿度、气压等160余项气象要素。
气象数据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新能源、农业气象、智慧水利、航空保障、轨道交通、航海运输、低空经济等领域,精准的气象预测是数智化发展的关键基础。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评价称,气象数据是应用最好的领域之一,许多大模型、大数据的开发都选中了气象作为突破口。中科天机共享数据具有科学意义,能为科学与业务服务作出贡献。
事实上,此次开放气象数据对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数据是推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三大关键要素之一,我国虽有海量数据资源,但有效数据与高质量中文语料依然短缺。特别是专业领域数据方面,曾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仍有大量专业领域的信息数据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只能在机构内部的数据库和图书馆查看,数据缺失使大模型存在一定的领域盲区,开发潜力不足。
中科天机此举,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海量的高质量数据集,更为我国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创造了优秀示范。
在另两大关键要素——大模型与算力方面,中国产业界在面对挑战时同样展现了独特的创新智慧。
在大模型领域,中国团队以低成本、高性能、开源共享的模式实现了弯道超车。凭借算法优化和工程创新,中国开源模型正逐步缩小与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今年年初,凭借“算法创新+开源策略”,Deepseek以“黑马”之姿改写全球人工智能竞赛规则。
算力方面,中国科技企业通过集群创新找到了突破口。中科曙光基于AI计算开放架构设计的AI超集群系统,通过多维度技术创新,实现了千卡集群大模型训推性能达到业界主流水平2.3倍,模型开发效率提升高达4倍,GPU算效增加55%等领先水平,有效缓解了国产单卡算力不足的问题。
发挥优势形成高水平产业协同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并且已成为全球各个主要国家的角力场。面对激烈竞争,单点技术突破已不足以支撑整个产业发展,中国AI产业需要从“各自为战”走向协同创新。
在整合产业资源方面,AI计算开放架构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思路。这一架构面向大规模智能计算场景,以GPU为核心进行高效率紧耦合系统设计,联动芯片、整机、大模型、行业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协作。
事实上,无论是中科天机共享气象数据,还是曙光AI超集群系统的算力突围,都与AI计算开放架构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通过技术共享、开放协作,降低创新门槛;通过构建统一标准与接口规范,让不同企业的技术产品能够互联互通。其本质,是跳出算力、算法等单点突破的思维局限,而着眼于产业全局,打通各个关键环节,实现协调发展。
要真正形成高水平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除了龙头企业在产业层面发挥带头作用,还需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引导,高效统筹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主体的磅礴力量,从而推动AI产业实现整体突破。
硬实力追赶与软实力筑基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企业数量超过5300家。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就连顶级AI/ML期刊的引用榜,中国学者的高被引论文数量也是一路陡升。这一切都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当前,我国的高端芯片等AI硬实力虽与全球顶尖水平尚有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在快速缩小。事实上,背靠我国完备的产业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充足的人才储备,我们在通信设备、汽车船舶、航天科技等其他领域,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超越。
面向未来,我们还应将目光投向更具长期价值的软实力建设。AI产业真正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硬件指标上,更在于标准制定权、生态影响力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
令人欣喜的是,从Deepseek开放开源,到AI计算开放架构的推出,中国企业正更多地参与甚至引领AI产业软实力的构建,跨步迈向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与此同时,一个繁荣、可持续的产业未来,已更加清晰可见。
随着技术不断演进和应用深化,中国AI产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建立标准、构建开放、协同、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完善治理,中国AI产业才可以在智能时代全球化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球AI竞赛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途冲刺,决定胜负的不是单点竞争的爆发力,而是生态竞争的耐久力。在这场关乎未来科技话语权的长跑中,我们的对手或许从来不在远方,而在于我们自己的战略与路径选择。
(供图/中科天机)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shucuo.cn/post/1815.html发布于 2025-09-27 16:32:1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数错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