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吕忠梅,站在巨人肩膀前行

访客 2025-10-20 15:02:16 1 抢沙发
吕忠梅表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意味着我们受益于前辈的智慧和经验,得以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和进步,我们将继承优良传统,勇攀高峰,不断开拓创新,为未来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2025年8月恰逢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95周年。62岁的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吕忠梅,加入农工党已34年。

农工党员以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为主体界别。作为著名环境法学家和资深党员,吕忠梅对《中国新闻周刊》感慨,自己一路走来非常幸运,在学术和参政议政两方面都能够通过农工党这个平台去发挥作用,发出的声音能够被听见,提出的意见建议能够被吸纳,这是很多学者很难获得的机会。

“把民主党派所长与国家发展所需有机结合,是农工党工作的方向和党员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她说。

吕忠梅,站在巨人肩膀前行

农工党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会址

“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是农工党建党95周年,你怎么认识农工党的历史和传统?

吕忠梅:中国农工民主党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早成立的民主党派之一,有着光辉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农工党是以社会主义为纲领的民主党派。农工党是在国共两党合作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人士为继承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继续领导国民革命而建立的革命组织,1930年在上海创立时的名称叫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邓演达明确提出了“解放中国民族、建立平民政权、实现社会主义”的建党纲领,多次公开发表反对蒋介石、汪精卫的文章,积极联络反蒋军事力量,寻求同中国共产党建立“反蒋的联合战线”。1931年,他被蒋介石秘密杀害。同志们秉承他的遗志,继续坚持反蒋斗争。

农工党是率先与中共合作的民主党派。1935年中共中央在红军长征途中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后,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领导人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革命的主力,要革命必须与红军取得联系,同共产党合作。”他们率先响应《八一宣言》,改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实行“抗日、联共、反蒋”总方针,明确要同中国共产党政治上保持一致、斗争中站在一边。从此,坚定不移走上了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道路。

农工党是自觉接受中共领导的民主党派。1947年为纪念邓演达烈士所坚持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决定将党名正式确定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在解放战争中,农工党自觉全面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配合中共领导的“新军事运动”,搜集军事情报,策反蒋军起义,并将所属的武装队伍无条件交给解放军。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口号”,农工党积极响应号召,农工党领导人与其他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民主人士联合发表声明:“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12位农工党党员参加了全国政协会议,共同筹建新中国。

历史告诉我们,农工党的建党初心,是为了民族解放、反帝反封建。作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抉择,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农工党政治基因的必然。中共中央对农工党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给予了高度评价:“自1930年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农工党人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携手前行,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这让我们非常自豪。

回顾自邓演达创立新党到中国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一代又一代农工党人在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跟共产党走、与共产党合作,并形成了爱国、革命、奉献的优良传统,这些都激励着新一代农工党员不忘初心,始终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吕忠梅,站在巨人肩膀前行

吕忠梅 图/受访者提供

“直通车”

《中国新闻周刊》:农工党参政议政有哪些平台和渠道?

吕忠梅: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农工党作为参政党之一,正是按照这样的制度安排履职,以不同的多种方式参政议政。

农工党中央也可以向中共中央提交报告、信息等方式建言资政,这种被称为“直通车”的参政议政方式,非常高效。比如,我在农工党湖北省委会工作期间,曾经在连续12年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大家以湖北省委会名义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大坝加高工程提出了“关于国家制定丹江口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经过农工党中央提交,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相关建议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丹江口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得到吸纳和体现。2019年,我提出的“将绿色原则纳入民法典的建议”,也是通过农工党中央的“直通车”方式提交,“绿色原则”历经波折,能够最终出现在民法典里,其中有我们农工党的贡献。

《中国新闻周刊》:你参与的立法工作中,印象深刻的有哪些?

吕忠梅:我1980年上大学开始学法律,后又读了环境法硕士和民商法博士。无论是当教师、做法官,还是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工作、在全国人大环资委工作,都在从事法律研究和实践。自2003年开始,我担任了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两届全国政协委员,得以以代表、委员、专家学者等身份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国家和地方的多种立法。

首先是长江保护法的立法时间之长。我在中南政法学院工作期间,1996年就开始与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合作,研究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问题。在大量的调研过程中,面对触目惊心的长江流域污染,我开始呼吁“为长江立法,保护母亲河”。2003年,我首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就与32名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制定长江法的议案;2016年,再次领衔提出关于制定长江法的议案;2017年,第三次领衔提出关于制定长江法的议案,同时附上了我们多年研究形成的立法框架建议。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长江保护法的制定工作,我以环境法学者名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交了“长江法专家建议稿草案”。在立法过程中,我通过农工党中央提交的“关于长江保护法草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高度重视。2020年,长江保护法高票通过,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充分采纳。

还有正在进行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意义之大。在生态环境领域编纂法典,是几代环境法人的梦想,学界一直在进行研究。2012年修改环境保护法时,我们曾经提出了按照法典总则进行修订的设想,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没有实现。2017年,我带领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的同仁们,正式启动“环境法典编纂研究”重大项目,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交了生态环境法典专家建议稿草案。2018年开始,我以政协提案、政协常委会大会发言等形式,建议尽快启动环境法典编纂工作。农工党中央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连续几年以信息专报形式,提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建议,积极推动将之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目前,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一次审议,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9月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将对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陆续进行分编审议。

这部法典以“生态环境法典”命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主线,将“绿色低碳发展”独立成编,采取适度法典化模式,这些都是中国对世界法典文明的贡献,因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期待。我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法典编纂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吕忠梅,站在巨人肩膀前行

1949年,农工党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

薪火相传

《中国新闻周刊》:老一代农工党人是如何参政议政的?

吕忠梅:回顾农工党发展历史,一代又一代农工党人在国家政治舞台上充分发挥作用,实现着报国之志,形成了优良传统。

改革开放初期,农工党中央针对中药事业发展问题,发动15个省、市组织开展广泛调研,并会同民建、工商联联合调研,向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扶持和振兴中药事业的建议》。同时,农工党中央主席季方、民建中央主席胡厥文和全国工商联主席胡子昂还以个人名义联名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振兴和发展中药事业的建议书》,为推动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振兴中药事业起了积极作用。“三老上书”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多党合作的一段佳话。

我们的卢嘉锡老主席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科学家,1946年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待遇和科研条件,满怀赤子之心报效祖国,是我国现代物理化学尤其是结构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担任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的首位中国人。他的终身信条是林则徐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最大宏愿是能在世界科学的前沿阵地多插几面五星红旗。1991年,卢嘉锡主席在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科教兴国”“兴国先育才”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建议国家确立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奋斗。

蒋正华主席是我国技术人口学学科带头人,主持编制的中国模型生命表填补了国际研究的空白,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2000年,蒋正华主席在率团对西藏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向中共中央建议加大藏语广播、电视的覆盖率,让党的声音进入西藏的千家万户。这推动了中共中央从战略性高度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即西藏、新疆等边远省区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简称“西新工程”)。

这三个故事只是一代代农工党人积极参政议政、为中国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农工党人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团结奋斗、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

《中国新闻周刊》:新时代农工党如何优化参政职能,你对此有什么体会?

吕忠梅:我从加入农工党到现在,多次参与农工党中央领导带队的调研活动,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还记得第一次随蒋正华主席调研长江三峡库区污染问题时,蒋主席看到许多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基本处于停用状态,当场指出问题并要求提供具体的布局情况和基础数据,求真务实的态度令人感佩。后来我随同桑国卫主席到贵州调研对口帮扶问题,桑主席带着我们到村民家中走访,察看村卫生室,指导农民种植中药材,与同行的党员反复商量如何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拳拳之心溢于言表。记得有一年,陈竺主席到湖北调研时遇上水灾,风雨交加、路滑水大,他带着我们到受灾现场了解情况,慰问群众,调动救灾物资和救援力量展开救援,无私忘我的精神历历在目。

我们在老一代领导人的言传身教下成长,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往前走。现在,十七届农工党中央委员会在何维主席的带领下,传承和弘扬农工党优良传统,确立了以思想政治引领带动参政履职与自身建设协同共进的总体工作思路,正在努力推动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我作为主席会议成员,理当更加努力,认真履职,当好参谋和助手。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老一辈农工党人用毕生心血诠释了什么是爱国奉献、什么是使命担当,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的农工党员更要将个人的命运、抱负、追求同新时代党的事业、国家民族发展、人民美好生活“血脉相连”,继承与弘扬优良传统,紧握历史的接力棒,爱国奉献,薪火相传。

发于2025.10.20总第1208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吕忠梅: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前走

记者:宋春丹

编辑:黄卫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shucuo.cn/post/2790.html发布于 2025-10-20 15:02:1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数错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