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秦代刻石鉴定为真,文化中国行揭秘历史文物新发现
经过鉴定,青海发现的秦代刻石被确认为真品,这一发现为“文化中国行”活动增添了重要的一页,青海秦代刻石的鉴定为真,为我们揭示了秦朝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悠久历史,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记者9月15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针对此前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的位于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卓让村扎陵湖北岸的石刻,国家文物局安排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工作专班,调集石质文物保护、秦汉考古、古文字学和书法篆刻等领域专业人员集中科研攻关。经审慎研究,认定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
“尕日塘秦刻石”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成果,刻石与扎陵湖关联形成文化景观,整体保存基本完好,文字多数清晰可辨,因刻石中年月日俱全,不见于文献记载,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矗立河源,补史之缺,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在《光明日报》发表《“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
6月8日,中国社科院的考古专家发文称,在青海黄河源发现2200年前,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的石刻。
文章说,青海省玛多县海拔4300米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源区最大的两个淡水湖,近期考古工作者在扎陵湖北岸的田野调查中,发现一处37字秦代摩崖石刻题记。
该石刻镌刻字体为典型的秦小篆,所刻内容为:“皇帝/使五/大夫臣翳/将方士/采藥昆/陯翳以/廿六年三月/己卯車到/此翳□/前□可/一百五十/里。”
大意为:秦始皇廿六年,皇帝派遣五大夫翳率领一些方士,乘车前往昆仑山采摘长生不老药。他们于该年三月己卯日到达此地(黄河源头的扎陵湖畔),再前行约一百五十里(到达此行的终点)。
文章称,石刻内容及其所在地理位置,解决了国人千古争讼的关于“昆仑”“河源”的精确地望问题,记录了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遣使向昆仑山寻觅仙药的历史事实,补全了文献记载的缺失……
来源 新华社 D21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shucuo.cn/post/982.html发布于 2025-09-15 14:26:2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数错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